1. 首页 > 游戏资讯

与父母玩的小游戏好玩吗 跟父母一起玩的游戏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3-22
摘要:" name="keywords" />

一、适合家庭玩的亲子游戏有哪些

【来学我】

游戏重点:专注力、模仿能力、反应速度

游戏玩法:家长做一个动作,让宝宝学你的样子,做出一模一样的动作;或是宝宝做,来模仿。最好同时配合语言,锻炼宝宝的反应速度。比如举起两只手、翘起右脚尖、用左边的手捏右边的耳朵等等,边说边做。

如果宝宝兴致不高,试试对他说:你能做到我这样吗?宝宝通常就跃跃欲试了。乘车、排队、等电梯,让宝宝百无聊赖的时间,这个活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小沙锤】

游戏重点:听觉能力、观察能力

游戏玩法:家长收集几个相同大小的瓶子,最好是透明的,聚会的饮料瓶刷干净就可以。在瓶中放入米粒,做成小沙锤。和宝宝一起研究一下,米多的和米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如果装满米粒呢?

还可以换成花生、豆子,试试声音会有什么不同。注意,如果宝宝还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声音上,而是一直试图打开瓶子,最好暂时放弃这个游戏,以免宝宝误吞豆子,发生危险。

【出怪声】

游戏重点:控制发音

游戏玩法:宝宝经常会发出类似咯咯、咕噜、啧啧咂舌的声音。妈妈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着发出一些有节奏或节拍的声音,吸引宝宝做出反应,或者模仿你。看谁能发出的声音多,谁发出的声音更有趣。

稍微大一点的宝宝,可以试试快速连续的“bo-bo-bo”“la-la-la”,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宝宝更加灵活地控制自己的口腔发音。

【跷跷板】

游戏重点:平衡感、空间感知

游戏玩法:家长准备一块硬木板,一个较大的坚硬积木块,或类似的物品。把积木块放在地面上,再把木板搭在上面,就可以充当跷跷板了。

宝宝坐在一端,妈妈用脚踩另一端,就可以让宝宝体验忽上忽下的奇特感觉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平衡感和空间感知的游戏。玩的时候扶着点宝宝,注意安全哦。

【爬到你身上啦】

游戏重点:触觉、认识能力

游戏玩法:妈妈用手食指和中指模仿两条腿走路的样子,在宝宝身上慢慢“行走”。边“走”边说,走到宝宝的胳膊上啦,走到宝宝的肚子上啦,宝宝一定会被逗得哈哈大笑。

这样做能帮助刺激小宝宝的皮肤触感,对稍微大一些的宝宝来说,也能帮助认知身体部位。如果宝宝表达能力还不错,还可以让他学着你的样子,用小手在你身上行走,并说说走到哪里了。

【独木桥】

游戏重点:大运动、协调能力、平衡能力

游戏玩法:用宽胶带在地上粘一条,当做独木桥。让宝宝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脚不可以踩到胶带外面。这个游戏适合走得比较稳当的宝宝,可以锻炼大运动能力、控制身体的能力以及平衡感。如果宝宝比较小,可以并列贴两条胶带。

当宝宝熟练后,还可以用胶带在家里贴出各种各样的“路线”,只能按照路线行走,玩起来会非常有趣。

【认五官】

游戏重点:大运动、认知能力、反应能力

游戏玩法:家长随便找个纸笔,在纸上画一个大头娃娃的图案,有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就可以,图案要画得稍微大一些。如果家里有现成的婴儿海报,也可以直接用。

先带着宝宝一起认认五官,哪个是鼻子、哪个是嘴巴。宝宝熟悉认知后,游戏开始。说到眼睛,迅速指到眼睛,或用手掌拍眼睛的位置。和宝宝互换角色出题,看谁反应比较快。

【粘住啦】

游戏重点:大运动、协调性

游戏玩法:家长用双面胶在门上粘出几个目标位置,再准备几个小小的吹气气球。让宝宝站在距离目标一定距离的位置上,通过踢、扔、打、顶等不同的方式,努力使气球能够到达并粘在双面胶上。

通过调节宝宝站定的距离和改变双面胶的面积、位置,都能调节游戏的难易程度。这个游戏是全身性的运动,对宝宝协调性和体力都有很好的增强作用。

【摇啊摇】

游戏重点:平衡能力

游戏玩法:最好有两位家长一起在场,游戏才好玩。让宝宝躺在床单中央,两位家长每人拎起床单的两个角,连同宝宝一起抬离床面,轻轻晃动,让宝宝躺在床单中体验摇晃的感觉。大部分宝宝都会很喜欢。

如果宝宝很快适应了,不害怕,你们可以试着摇晃幅度再大一些;如果宝宝觉得不安,就先停下来。

【包纸团】

游戏重点:精细动作、耐心

游戏玩法:妈妈当着宝宝的面,用一张纸把积木块包裹起来,递给宝宝。宝宝知道积木在纸包里,会拿着纸包来回看,并尝试用手指捏、抠,将纸缝挑开,再用手剥。如果宝宝不知道怎样做,家长可以示范一下,让宝宝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

这个游戏能够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度。如果成功把积木剥出来,宝宝会非常有成就感。积木可以用其他小物品代替,多包几层纸团还能增加游戏难度哦。最好用A4纸,不要用报纸这样的油墨印刷品。

【找宝藏】

游戏重点:运动能力、思维能力

游戏玩法:准备两个以上的一次性纸杯,一个小积木块,或其他宝宝感兴趣的东西。让宝宝注意观察,然后用其中一只纸杯扣住积木,两个纸杯一起做几次位置交换,让宝宝猜一猜,积木在哪里。

类似的游戏形式可以灵活运用。比如准备两个盒子,摆在宝宝面前,让宝宝来“找宝藏”。如果打开盒子需要抠一抠、扭一扭,对宝宝手指的精细运动也是很好的练习。

二、80后父母玩的经典游戏有哪些

80后父母玩的经典游戏

你知道80后父母玩的经典游戏有哪些吗?在我们小时候,经常会玩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来愉悦生活,而现在小孩子都是在玩手机,这是不太好的。如果家长有空,可以带小孩子玩一些自己玩过的经典游戏。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下80后父母玩的经典游戏有什么,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80后父母玩的经典游戏1

80后父母玩的经典游戏

经典游戏之一:跳皮筋

小时候无论翻看哪个女孩子的书包,总能从里面拎出一根长长的皮筋来,这是女孩子都喜欢的一项游戏。跳皮筋的花样很多,都是搭配着童谣一套一套的,比如“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小熊猫,上学校,老师讲课它睡觉,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你说可笑不可笑。”跳皮筋可以三至五人一起玩,也可以分两组进行比赛,边跳边唱非常有趣。

运动指数:★★★★★

趣味指数:★★★★★

传承指数:★★★★

专家有话说:曾经伴随着几代人走过快乐童年的“跳皮筋”游戏,现在已经快“失传”了,大部分的孩子都不知道跳皮筋是什么了,可惜可惜啊。

跳皮筋这项游戏的运动量较大,可以锻炼孩子的跳跃能力、灵活性和平衡性。它的游戏材料简单,家用的橡皮筋或是自行车的内胎即可,不受场地的限制,只要有一块空旷的地方就可以了。如此简单又有好处,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不玩了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现在的孩子压力较大,放学之后根本没有时间去玩,不是写作业就是补功课,空闲下来的时间太少了,而且现在的家庭多住在楼房里,孩子们之间相互不熟悉,有的孩子即使想玩,也找不到玩伴。

经典游戏之二:玻璃弹珠

玩这个游戏的多是男孩,在泥巴地上按出1-5个小洞,从规定的起点把玻璃弹珠打向指定的小洞,谁最先完成五个即为赢。还有一种玩法是大家的弹珠都随意散落在地上,以石头剪刀布的方式选出一个赢者为最先开始的人,把自己的玻璃弹珠打向别人的,如果打中了,那个玻璃弹珠就归自己所有了。男孩子都喜欢玩这种游戏,彼此之间还经常互相“攀比”谁的玻璃弹珠多。

运动指数:★★★

趣味指数:★★★★★

传承指数:★★★★

专家有话说:这个游戏的活动量并不大,不过博弈性质却非常显著,如果想要赢得比赛,就得“苦练”技术和技巧,才能把自己对玻璃弹珠的渴望化为现实哦,如此好玩的游戏,失传的话也未免太可惜了。

不过,这个游戏现在玩的孩子却越来越少了,因为玩的时候要或跪或趴在地上,对于现在的年轻爸妈来说,既怕地面上有细菌,又怕孩子趴在地上着了凉。而且玻璃弹珠一直被当作“危险品”敬而远之,生怕孩子一不小心吞了它。我们小时候为何没有这么多的担心和顾忌呢?说到底,还是现在的“小皇帝”比较娇贵哦。

经典游戏之三:扔沙包

用几块小碎布缝成个口袋,中间装上细沙再封好口,这就是沙包了。玩的时候可以分成两组,一组站中间,另外一组分成两队分别站两边,往中间这组人身上扔沙包。中间的人如果被沙包打中就算“死了”,如果接住沙包就可以加一条“命”或是让打下场的同伴“复活”。

运动指数:★★★★★

趣味指数:★★★★

传承指数:★★★★

专家有话说:扔沙包是一种很“闹腾”的游戏,活动量比较大,可以锻炼小肌肉、训练手眼的协调、培养敏捷的反应能力,同时也是一项团结合作的游戏,娱乐健身两不误,这么“物超所值”的游戏,总该没有理由失传了吧?

然而现在的孩子玩沙包的也比较少了,一个是因为爸妈没有时间带孩子玩,却又不放心孩子独自出去玩。二是小时候的沙包都是自己做的,现在的爸妈可能很多都不会做吧。其实啊,沙包的制作是十分简单的,爸爸妈妈多回想回想小时候的情景,应该可以制作出来的,退一步来说,网络这么发达,只要想学有什么学不会的。玩沙包的好处很多,爸妈可以带孩子去小区孩子们玩耍的地方,邀请其他的孩子一起玩,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游戏不分什么界限,都可以其乐无穷哦。

80后父母玩的经典游戏2

提升不同时期的.儿童注意力的经典游戏

一、幼儿早期(1-2岁)

此时的宝宝从爬楼梯或家具到独立行走,可以踢球,能小跑,乃至双足跳;能敲、推、翻转物体,而后嵌套物体;从尝试自己吃饭,到以后用杯子倒水不洒出,喜欢自己洗澡;会翻页看书,能看书中的图画达几秒,而后可分辨出2个或以上的物体;先是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以发现新的功能,以后能画物体和动物,有颜色区别,并能注意到物体之间的区别,还喜欢自己编故事。

推荐游戏:

1、戴帽子

这是一个配对游戏,家长把家里的各种空塑料瓶的瓶身和瓶盖放成两堆,让宝宝来配对,给瓶子“戴上合适的帽子”。瓶盖的大小要区分明显,让宝宝在动手操作中加强观察的注意度,同时还能锻炼小手的肌肉。当然如果孩子拧盖子太困难时,我们可以先要求孩子把盖子扣上。

2、合作画

家长可以和宝宝合作进行“美术创作”。家长用深色粗笔画单线条图画,其中留些简单直线用浅色粗笔画,让宝宝用深色粗笔在浅色线条上描摹,合作完成一幅图画。等宝宝掌握后,可以将描摹改为临摹,由横线条、竖线条等简单的线条图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二、幼儿早期(2-3岁)

会骑婴儿车会自如的拧开或拧上盖子能记住物体在屋子里的位置词汇量达200个以上,能说包含几个字的句子情绪易变,会有一个“朋友”(安全感来源)有“不久”和“饭后”的概念,会解决问题,有数字的概念,会分类能基本按照大人的要求做看图自我解答问题。

推荐游戏:

1、传悄悄话

2岁大的孩子对悄悄话特别着迷,当他们自己能说悄悄话时,他们会很自豪。说悄悄话能有效的帮助宝宝集中注意力,同时还有助于宝宝学着调节声调。

具体方法灵活多样,比如我们先小声地告诉孩子一句话:冰箱里有西瓜和苹果,没有饮料。然后让孩子用悄悄话的形式告诉另外的家人,事后再检查正确率,根据结果来改变悄悄话的内容和长短,从易到难逐渐提高游戏的难度。

2、接数游戏准备:数字卡片

游戏时,家长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孩子看后逐一读出数字。首先了解数字的排列,并加深其印象。接着提出要求,家长说出几个数,孩子接着往下数与家长一样多的数,例如:家长数1、2、3,孩子数4、5、6;家长数6、7,孩子接下去数8、9。孩子会玩后可让孩子先数,家长接数。

三、有哪些有趣的亲子小游戏适合父母陪着孩子一起玩

亲子小游戏不仅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还能在玩乐中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以下是一些有趣的亲子小游戏推荐:

宝藏寻找游戏:

设定:在家或者户外准备一个寻宝地图,用线索引导孩子们找到隐藏的“宝藏”。这些线索可以写成谜语或指向特定地点。

目的: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增加户外活动的机会,让孩子接触自然。

动物模仿大赛:

设定:父母和孩子轮流模仿不同的动物行为和声音,其他人猜测是哪种动物。

目的:这个游戏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通过模仿动物的行为,孩子可以学习到关于动物的知识。

故事接龙:

设定:一人开始讲一个故事情节,接下来每个人依次接着讲,每次添加新的情节。

目的:此游戏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亲子互动方式。

气球踢踏舞:

设定:将一些气球放在地上,选择音乐,大家随着音乐节奏踢踏气球。

目的: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节奏感和协调性,同时是一种很好的体育活动。

家庭画展:

设定:提供画纸和绘画工具,每个家庭成员绘制自己的画作,最后举行小型家庭画展。

目的:绘画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家庭画展的形式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记忆游戏:

设定:摆出多件物品,给大家一定时间记忆,然后盖上布,参与者需写下记得的物品。

目的:这个简单的游戏能有效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角色扮演:

设定:家长和孩子一起挑选故事书,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对话或表演。

目的:角色扮演可以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同理心,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科学小实验:

设定: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家用科学实验,如烘焙苏打和醋的化学反应等。

目的:通过实验孩子可以直观地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障碍赛跑:

设定:在家中或后院设置障碍赛道,可以是爬行、跳跃、绕圈等。

目的:这种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同时增加户外运动的乐趣。

拼图游戏:

设定:购买适合孩子年龄的拼图,一起完成拼图挑战。

目的:拼图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细致观察能力,同时也是亲子合作的良好机会。

以上游戏不仅适合家庭内部娱乐,也能在朋友间的聚会中进行,增进更多家庭的互动。重要的是,这些游戏都应该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确保孩子在游戏中的安全。